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基金 » 正文

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作者:华尔街见闻 来源: 头条号 84112/30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当前的改革要聚焦在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上刘尚希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全面,一个是深化。全面应当跟五大建设相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各个方面,都需要改革来推动。他认为,开启现代化的新征

标签: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当前的改革要聚焦在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上

刘尚希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全面,一个是深化。全面应当跟五大建设相适应,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各个方面,都需要改革来推动。

他认为,开启现代化的新征程,要围绕现代化来考虑,现代化既有物的现代化,也有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核心,是出发点和落脚点,物的现代化,就是物质技术的现代化,是基础,是保证,也是需要不断推进的,是最先落到人身上的。当前的改革要落到怎么样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上来,尤其是围绕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上。

“从这点看,当前我们的改革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刘尚希表示,中国最大的国情,是户籍农民太多。尽管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4%,但户籍城镇化率只有46%。还有53%多的人口在社会学的意义上依然是农民。在大多数人是农民的情况下,他们的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收入是有限的,这些都直接制约着当前扩大内需的战略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变。

刘尚希指出,既然现代化是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那就不能把它变成一个抽象的概念,就要围绕人去做文章。农民的现代化不能局限在农村里,必须要城市化,也就是市民化。

刘尚希表示,二元结构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二元结构制约着人口的流动,制约了国民能力的普遍提升,制约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实际上制约了整个现代化的进程。所以从这点来讲,农民的现代化应当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瞄准的基本方向。也就是说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围绕农民的现代化,具体一点就是围绕农民的市民化,围绕城市化、城镇化、都市圈,在其中做文章。

他认为,只有等到城市农业的农民已经是极少数,大多数人变成了市民后,才意味着乡村社会过渡到了城市社会,城市文明才成为主导,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才能真正有一个彻底的改变。固限在农村的集体经济里去实现农民的现代化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是现阶段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规模经济效益的关键是把规模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彭文生认为,促进中国的创新经济发展首先要解决对外开放,尤其要维护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但是任何开放,任何经济合作,最终还是双赢的,这个双赢里面有经济成本,也包括地缘政治的考虑。在绿色转型、公共卫生这些领域,中美作为两个最大的经济国家,有必须合作或者必要合作的基础。在这之外,在其他领域怎么样发挥好,有哪些潜力可挖,能够让中国在未来的对外开放和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实现互赢,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规模经济。

怎么样来促进创新,促进规模经济,促进规模经济基础上的对外开放?彭文生指出,首先是要建立政府和市场的伙伴关系,因为创新带有一定的公共品属性,所以有外部性,私人部门的投入不够,需要政府加大对科技的研发投入。

在研发投资之外,创新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个好的市场生态。从规模到规模经济效益,关键是把规模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对于如何建立好的市场生态,彭文生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点就是要发挥好数字经济的作用,数字经济对规模效应是一把双刃剑,数据具有非竞争性,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以数字经济发展,一方面要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另外一方面数字经济治理,包括在对外开放、全球合作方面,能够让规模经济的效应发挥出来,这是一个挑战。

第二是要构建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在供给侧要增加保障房供给,租售并举。在需求端还是要纠正房地产过去过度市场化对资源配置的扭曲,落实房地产税,构建新的发展模式。

第三是金融,金融在促进规模经济、市场经济方面非常重要,尤其是银行体系享受政府的信任担保。因此改善金融的结构要求严格的产融分离,实际产业和金融分离,防止政府对银行的信用担保延伸到实体产业,避免不公平的竞争。金融行业内部应该分业经营,防止政府对银行的信用担保延伸到资本市场,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好资本市场促进科技创新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胡晓炼:两方面提高金融资源对民企供需匹配度

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胡晓炼表示,要重点从两个方面提高金融资源对民企供需匹配度。胡晓炼表示,一是内功强化,重点从制度保障和激励机制等方面提高国有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服务供给,从公司治理和诚信守法等方面提升民营企业需求质量,供需双方发力相向而行。二是硬功建设,在中小银行改革上下功夫。数量占优势的中小金融机构要成为服务中小微民营企业的主力军,深化金融机构改革的重点要从大型银行转到中小金融机构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要抓紧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形态,也是影响各国竞争力消长的重要力量。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平台企业发展势头明显放缓,信心受挫,投资预期不稳,与国外头部企业差距拉大。要抓紧出台支持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方案案例,把握好监管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房地产市场政策力度仍需加大,要研究出台新的政策举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房地产市场明显走弱,近期中央和地方已陆续采取压实责任“保交楼”,向优质房企融资纾困,适度放宽限购、限贷政策等举措,出台了信贷、债券、股权政策组合。王一鸣同时指出,但11月房地产数据进一步回落,说明政策力度仍需加大,需要研究出台新的政策举措,改善房企资产负债,有效增加住房供给。“整体来看,本轮房地产调整有深层次因素,涉及到房地产市场周期和发展模式重建,中期还需研究出台治本之策,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改善预期需要提振消费者信心。改善预期,提振信心,需要提振消费者信心。王一鸣认为,当前,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是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近几个月价格走势反映了总需求不足的态势。明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衰退风险上升,外部需求持续走弱,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明显减弱,或对经济增长形成拖累,经济恢复将更多依靠内需驱动。居民消费低迷是总需求不足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需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提振市场信心是明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年会上表示,要对明年中国经济的整体好转充满信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要把握八个重点方向。一是大力提振市场信心。“这是明年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眼下又到了一个信心比黄金要贵重的时候”,尹艳林指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中国经济2023年一定能好转,迅速回到5%-6%增长水平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指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确定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中国经济2023年一定能够实现好转,并迅速回到5%-6%的增长水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2.7%,世界银行报告指出,如果最坏情况发生,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只有0.5%,“这些警示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他直言,如果按照世界银行判断的最坏情况,明年全球经济就可能出现类似1982年全球债务危机发生后遭受的严重冲击。现在要研究的问题是,这场危机范围多广、持续时间多长,以及危机爆发同时一些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金融表现。

以今年斯里兰卡爆发债务危机为例,朱光耀分析称,主要工业化国家货币政策“急转弯”,对全球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造成重大冲击。这些国家的一些债务以美元计价,而由于美元利率快速上升,使得借债主体面临重大的偿付债务本息挑战。

与此同时,还要警惕西方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急转弯”后对自身产生的反噬作用。从2022年3月开始,美国实施了近两年的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开始“急转弯”,目前市场普遍预计,明年上半年美联储将继续提高利率。

朱光耀分析称,美联储大幅度提高利率使美国财政的债务利息支出快速增加。根据他提供的数据,2021财年美国国债利息支付为42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而美国2020至2021财年经济平均增长率为2%,“也就是说美国经济增长的部分基本上被利息支付‘吃掉’了”。

朱光耀进一步指出,当前美国联邦政府31.41万亿美元的借债上限已经突破,如无法解决该问题,美国金融市场可能面临剧烈动荡。所以,要密切关注美国国债市场变化。

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王兆星:金融业要加快自身变革

王兆星在会上表示,金融乃是国之重器,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血脉,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和杠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充分发挥金融的重要作用,必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要把支持科技创新、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为金融改革、创新、发展的最重要使命,实现金融、科技、产业良性循环。

为此,王兆星认为金融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金融业要加快自身变革,包括体制、机制、流程、模式及管理的变革。要深化改革、练好内功、增强体质、增强韧性、增强功能,提高聚集资金、配置资金和管控风险的能力。在完善公司治理和风险管控的基础上,增强金融创新的能力。要积极发挥金融科技的作用,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加快金融业自身变革,还包括从宏观层面要不断完善宏观金融政策及其传导机制,要增强其逆周期、跨周期的调控能力,增强金融整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从微观层面,金融机构要通过自身改革和转型发展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公司治理体系,更加科学、有效的风险管控体系和更加具有活力,更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金融创新体系。

第二,金融业要大力支持科技变革。要把支持科技创新作为长期重要使命,金融业要根据金融创新的内在规律及风险特征,提供相适应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包括探索投贷联动、债转股、股转债、基金+信托等模式。在推动科技创新方面,资本市场更应该发挥其独特作用,但同时,在我国间接融资为主导的这样一个金融结构之下,更应同时充分发挥银行体系在支持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银行体系要在保持一定水平,资本充足性、资产流动性的情况下,要筹集更多长期、稳定的资金,用于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充分发挥银行体系的独特作用。

第三,金融业要大力支持产业变革。既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同时,也要大力支持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既要大力支持优势产业的壮大,同时,也要支持补强产业的短板,增强产业链的薄弱环节,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科技、高端设备制造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金融在支持产业变革当中,应该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第四,金融业要大力支持能源变革。为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绿色动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增强绿色金融产品的供给,大力发展绿色再生能源,支持绿色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支持传统能源绿色转型,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支持绿色环保技术创新,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培育新的产业竞争优势。以上是强调金融业在加快自身变革的同时,要大力支持科技变革、产业变革和能源变革。

第五,金融要统筹创新、开放、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保证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开放、创新必须在审慎、有效的监管之下,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要坚决防止金融脱实向虚、自我循环、自我膨胀、野蛮生长,最后导致严重的金融“泡沫”和金融危机,所以必须要认真汲取和牢记历史的惨痛教训。“在统筹金融改革、创新、开放、发展与安全的过程当中,还有一点想强调,就是要确保金融基础设施在有效的监管之下,安全地运行,包括金融数据的存储系统、金融产品的交易登记系统、金融资金的转账清算系统,以及相关的技术支持系统等。要确保其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对金融运行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未完待续...

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智联私募基金传销非法集资,有多少人被骗了?#谨防上当受骗

来源:头条号 作者:华尔街见闻06/03 15:05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