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硬科技 » 正文

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国家需要什么,深创投就投什么

作者:读创网 来源: 头条号 60812/30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邱清月 何泳 魏格格人物介绍倪泽望,工学博士、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2015年加入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任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至今。曾获评清科集团2020年及2021年中国创业投资家10强、全球母基金协会“2020全球最具

标签:

深圳报业集团记者 邱清月 何泳 魏格格

人物介绍

倪泽望,工学博士、管理学博士,高级工程师,2015年加入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任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至今。曾获评清科集团2020年及2021年中国创业投资家10强、全球母基金协会“2020全球最具影响力FOF投资人TOP50”第十一名等。

深圳媒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采访团走进深创投。

12月23日上午,深创投已投企业杰华特上市。

成立23年来,在深圳多次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深创投“带头冲锋”,将“国家需要什么,深创投就投什么”这句话贯穿到投资实践中。深创投围绕深圳科技发展需求,以资金和资源进行精准“灌溉”,孵化企业成长;同时积极引导各类创新投资要素集聚,形成成熟的创投生态。

当前,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演进,深创投立足创投视角对全球经济发展有了更深的思考。近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记者与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展开面对面交流,畅话国资创投的使命担当和投资逻辑。

创投资本助力建设科技创新体系

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创投资本可以说是科技创新的先导力量,请您从创投行业和深创投的角度谈谈如何通过投资助力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

答: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主体是广大实体科技企业,可以通过创投资本的持续投入来实现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我们反复认真研读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报告中专门有一段讲到科创体系的建设,对我们创投业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创投行业的角度来看,深创投主要从投资方向和成果转化机制两方面支持企业创新。

深创投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做创新价值的发掘者和培育者,主要投资信息科技、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中小、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企业及制造业转型升级企业,以实际行动助力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同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孵化机制。深创投和许多新型科技研发机构保持紧密联系,包括与深圳的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南方科技大学等密切对接,很多从0到1的项目,我们很早就已经开始跟踪并开展相关合作。近几年深创投积极对接院士、科学家、教授手上的项目,并加速其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一级市场投资圈已经出现了抢院士项目、抢教授项目的现象,这是一件好事情。

问:您曾在多个场合表示,深创投坚定看多中国,看多粤港澳大湾区,看多深圳,看多的理由是什么?

答:我们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以国内投资为主,是基于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这几年,尽管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我国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我国经济潜力足、韧性大、活力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点没有变,我国发展具有的多方面优势和条件没有变。所以我们坚定地看多中国,坚持投资布局。今后还是会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挖掘优质项目,进一步助力中国实体经济发展。

这两年因疫情原因,许多企业经营都遇到较大的困难,深创投在全国各地的尽调等活动也受到一定影响。但是总体来看我们所投的项目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信息技术类、有自主创新的企业,生存得很好。区域投资方面,继续加大对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力度。今年我们在深圳的投资金额肯定会超过去年。

深圳如今担当着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使命,深创投作为深圳的国有企业,在大湾区已经有20多年的深度投资布局。“十四五”是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深圳要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提升现代产业体系的竞争力,我们会持续地参与深圳“20+8”产业集群投资,发挥好我们创投人对所在城市的贡献。

瞄准“硬科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问:深创投一直在讲“国家需要什么,深创投就投资什么”,为什么会提出这样一个口号?该如何理解这句话?

答: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我们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实践。深创投作为国有创投企业,始终紧跟党中央决策部署开展投资业务。我们近些年一直在梳理“卡脖子”项目清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各行各业的“清单”,这逐渐转化成我们的投资清单,让投资团队根据清单去寻找、挖掘标的。

事实上,深创投集团内部的管理、考核都是往这方面倾斜的。这么多年,深创投一直在坚持投“硬科技”这个赛道,都符合国家的战略需要。投资机构不怕投某一个具体的项目失败,怕的是整个赛道失败,未来深创投会继续紧跟国家产业、经济的发展趋势,关注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

问:对于落实“20+8”产业集群政策和扶持科技创新的结合,深创投有哪些落实举措?

答:“20+8”政策坚持了制造业立市之本,着眼于增强深圳现代产业体系的城市竞争力,是市委市政府多部门联同产业各界充分研究论证形成的指南性意见,体现了科学、创新和前瞻的特点,这是一份接地气的政策文件。

我们首先对这个政策进行了深入研读,因为“20+8”产业政策不仅是指南性的文件,也是能落地、能执行的行动方略,为各产业绘制了“路线图”。“20+8”产业政策对创投行业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许多创投机构和从业者6月以来都在加紧学习和研究“20+8”产业,我们也在积极与龙头企业交流,加快梳理关键技术,同时,努力挖掘隐形冠军,力求及早接上产业集聚发展的主引擎,取得投资布局的先机。

为了做深做透专业化投资,响应“20+8”产业政策,深创投专门出台了《加大支持深圳“20+8”产业发展力度若干措施》,里面包括画地图作战、分片区分行业包干、加强市区联动、提升投资效率、加大投后服务和招商引资力度等。

但是深创投在“20+8”产业中有4个方向的研究力量还比较弱,这方面还需要借助外脑。现有的24个方向我们都形成了详细的研究报告,描绘出产业现状、产业图谱,包括这个产业目前深圳在全国所处的位置,有什么亮点、短板,都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最后挖掘出了一系列可投资标的。

发挥创投国有体制优势,坚持市场化

问:深创投成立之时,也是本土风险投资机构起步之年。回顾这23年,很多同期成立的本土创投机构逐渐淡出视野,但深创投经历多个经济周期后仍处于本土创投领军机构的地位。您认为深创投脱颖而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大家可能都有这个疑问,深创投作为国有企业如何在创投行业能做到龙头、领头羊的位置。这确实很不容易。我们知道,创投行业起步初期,基本是外资和民营机构的天下,和深创投同期成立的一批地方国有创投机构目前大部分都已经消失了。深创投脱颖而出,根本原因在哪里?

首先是得益于深圳市委市政府、市国资委多年来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包括支持激励约束等机制设计,支持适时启动股权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等等,使得深创投能按照行业自身的规律发展,在市场化竞争中经历考验。如果没有这一点,深创投早就销声匿迹了。

第二,得益于深圳市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深创投投的企业在深圳的最多,上市最多的也在深圳。深圳滋养了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这些优秀企业成为深创投的投资标的,与深创投彼此成就。

第三,在集团党委的领导下,我们通过机制设计、理念感召、科学培养、扎实历练,锻造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专业队伍。比如,为强化行业研究,2003年就设立了创投行业第一家博士后工作站,已经累计招收培养100多名博士后,为集团储备和输送了优秀投资力量、研究力量。

第四是国有体制为深创投带来巨大竞争优势。国企管理规范、信誉度高,深创投作为国资创投,拥有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经营管理非常规范,梳理了良好口碑,这为深创投赢得了更多信任、更多合作机会。

另外,我们在持续实践中,探索出一整套具备中国特色、适合中国国情的创业投资打法,这一点也非常重要。我们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基金网络,把各地政府、企业、人才资源聚集在一起,形成创业投资的生态,不仅促进深圳产业发展,也为全国各地带去助推经济增长的新力量。在集团内部,形成了比较科学有效的投资决策流程、风控体系、增值服务体系,这是通过多年摸索、在不断“交学费”之后,才形成现在这样一整套完善的流程,为集团的持续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问:后疫情时代,创新创业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想听听您对创业路上的“追梦人”有何建议?

答:创业是超长的赛道,需要注重循序渐进地融资,追求资本的质量优于追求估值。所谓资本质量,是要找到适合你的创业伙伴或合作机构,要找那些懂创业者、专业且能长期陪跑的投资机构。

融到的资金,无论多少,要分步使用,不要快速用完,要有现金储备才能灵活应对各种风险。还要重视人才和团队建设,设计出长短期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为公司发展融合多样化的人才。最重要的是创业一定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国家需要什么,产业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也一定是值得做的事。

问:去年9月以来,深圳市先后发布《关于促进深圳风投创投持续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市关于建设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推动深圳创投业发展的政策。作为中国创投行业的重要策源地和聚集地,深圳将打造全球重要的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答:深圳创投业发展前景广阔,但目前行业发展也存在一些困难,例如早期投资氛围不够浓厚,长期资金意愿性不强,税收优惠政策吸引力不足等。

我们建议,一是鼓励创投行业“投早投小”,介入前端实验室技术路径选择和下游商业化客户引入等;二是引入保险资金等“活水”,丰富创投行业资金来源,解决创投行业“募资难”问题,并对“投早投小”的创投机构给予更多的税收优惠;三是建设好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科研成果转化机构,推广成功经验,并培育一批既懂市场又懂技术还懂政策的专业技术经理人,促进“政产学研资”之间相互融合;四是创投机构跟产业部门进行更深入对接。如果政府各部门把相关数据、相关信息及时共享给投资机构,就可以节省很多信息获取成本,也解决了企业融资的需求问题,能达到多赢效果。

审读:孙世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热门推荐

“硬科技”是什么

来源:头条号 作者:读创网02/03 22:02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