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银行螺丝钉在私募证券基金的投资中,有一些常见的认知误区,可能会导致我们投资了不匹配的产品,或者影响投资的长期收益。
比如下面这4个误区,投资时可以多加注意。
误区一短期排名靠前的私募都可以买
排名靠前的私募基金,其超高的收益率,通常是阶段性的。并且,往往是通过相对激进的操作来实现,比如加杠杆、重仓1-2只股票等。
这种激进的投资策略,更像是一把「双刃剑」。上涨的时候涨的更高,下跌的时候跌的也更多,甚至容易出现爆仓、清盘等情况。
投资是公平的,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不能只看贼吃肉,不看贼挨揍。
所以投资时,要拉长时间来看收益,比如至少要看过往一轮牛熊市的表现。同时,要重点关注业绩背后的收益来源,这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产品的超额收益是不是可持续的。
此外,不同的投资者,对风险和收益的偏好不同。• 激进型的投资者,为了获得相对较高的超额收益,愿意承担相应的波动风险。• 保守型的投资者,更看重相对可控的波动风险,就要对投资收益有合理的预期。
投资时,最重要的是了解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私募基金。
误区二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私募一定好
近年来,有不少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选择了离职去做私募。
这种「公奔私」的基金经理,往往会延续此前管理公募时的策略和风格。这对投资者来说有个好处,可以对投资策略比较明确。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公奔私」的基金经理都做得好。有的明星基金经理,之前收益好,是因为所在的公募基金公司,这个平台比较好。
离开原平台后,缺少了研究资源、市场资源,可能还要面对公司运营管理、客户压力等问题,投资业绩往往容易受到影响。
因此,即便是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私募基金,在投资时也是要注意甄别的。
误区三私募基金一定比公募基金收益好
其实,对于投资个股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从过去整体的平均收益率上看,私募基金是要低于公募基金的。
这是因为,公募基金公司通常有非常庞大的投研团队,这对于一个小的私募基金公司而言是很难做到的。
私募基金公司成立门槛不高,通常十人左右就可以成立。目前国内有几万家私募基金公司,投资水平良莠不齐。
不过,最好的一批私募基金,会比最好的公募基金的收益还要高一些。因为私募基金本身受到的限制会小一些。
有的私募基金经理,就会重仓自己最看好的3-5只股票。这种情况下承担了更高的风险,目的是为了放大收益。
反过来说,如果集中投资,选错了怎么办?选错的话,收益最差的私募基金,会比最差的公募基金还要更差。
所以,私募基金中,确实不乏业绩突出的产品。但如果没有挑选好,不仅赚不到钱,还有可能面临较大亏损。
总的来说,像公募基金,长期年化收益率15%-20%,已经是比较高的水平了。私募基金也是类似的,拉长时间来看,15%-20%的年化收益率,就是不错的水平了。
误区四净值越高说明私募基金越好
其实,基金净值的高低,和投资价值的关系不大。
影响基金净值的因素很多,比如成立时间、投资策略等等。
以成立时间为例,不同时间成立的私募产品,经历了不同的市场涨跌阶段,净值自然会有差异。所以,并不能简单地通过对比基金的净值,来比较私募基金的投资价值。
另外,基金的净值水平,仅仅反映了目前私募基金净资产的市场价值,跟基金未来收益的高低,并没有因果关系。投资中,更重要地是关注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投资策略。
总结
私募基金良莠不齐,在投资时要综合了解,谨慎选择。不要仅仅看短期业绩好、明星基金经理等,就认为更值得投资。
最重要是能理解并接受,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并且选择与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