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产业 » 半导体 » 正文

半导体行业雪上加霜,如何应对这些跌宕起伏?

作者:金融界 来源: 头条号 48312/31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芯片行业(半导体)一片哀嚎,芯片短缺一度导致汽车行业大规模减产或停产,手机等电子产品也受到极大的影响。2022年,芯片行业出现逆转,半导体板块因估值过高,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叠加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速出现担忧,

标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全球芯片行业(半导体)一片哀嚎,芯片短缺一度导致汽车行业大规模减产或停产,手机等电子产品也受到极大的影响。

2022年,芯片行业出现逆转,半导体板块因估值过高,行业景气度有所下降。叠加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速出现担忧,PC(个人电脑)、手机等消费需求和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投资需求下滑,使得半导体行业进入了主动去库存阶段。然而,美国出台《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导致全球半导体行业雪上加霜,芯片制造全球分工合作受阻,该法案虽有利于美国本土芯片制造企业,但是对非美国家芯片制造业构成冲击。

半导体景气度下降,紧缺逆转为去库存

半导体/芯片是通信、计算机、汽车和其他现代电子技术产品的核心,是信息产业的基石。2022年,半导体行业景气度明显下行,叠加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速出现担忧,PC、手机等消费需求和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投资需求下滑,使得半导体行业进入了主动去库存阶段。根据Gartner预测,2022年,全球半导体收入预计增长7.4%,远低于2021年26.3%的增速。韦尔股份2022年上半年报数据显示,6月末公司存货金额达124.5亿元,占总资产的33.65%,较上年同期增长43.99%。

通用类和消费电子领域芯片降价幅度较为明显,车用芯片以及上游半导体设备仍然紧俏。下滑幅度更大的是PMIC芯片,这也是此前全球缺芯潮中缺货较为严重的类别之一,被视为电子设备的电能供应“心脏”,负责电子设备所需的电能变换、分配、检测等管控功能,同时也是模拟芯片最大的细分市场之一。

今年上半年,全球PC、手机等消费电子终端产品需求疲软。Canalys报告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11亿台,同比下降11%;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减少至2.87亿台,同比下滑9%。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智能手机产量5.76亿台,同比下降1.8%;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2.12亿台,同比下降5%;集成电路产量1661亿块,同比下降6.3%。

一边是需求疲软,另一边则是近年来市场新建的晶圆厂于2022年逐步投产,芯片产能供给进一步加大,行业库存水平整体偏高。今年7月,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已遭到苹果、超微和英伟达三大客户砍单。

芯片法案导致全球半导体生产分工受阻

美国总统拜登于2022年8月9日在白宫签署长达1054页、授权资金总额高达约2800亿美元的《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标志着针对单一产业高额补贴的法案正式生效。

该法案整体涉及金额约2800亿美元,包括向半导体行业提供约527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为企业提供价值240亿美元的投资税抵免,鼓励企业在美国研发和制造芯片,并在未来几年提供约2000亿美元的科研经费支持等。

该法案有利于美国本土芯片制造商,美国多数企业所使用的高端芯片大部分源于进口,占比高达九成。预计到2025年,美国现有的半导体芯片产能只能满足美国国内需求的20%,且现有半导体芯片在技术上已经落后,不能制造最新研发的先进芯片,同时,外国竞争对手正在大举投资以主导该行业。因此,美国为了确保技术制造和国防供应链安全,欲将芯片制造转移至其国内。

《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在5年内向美国芯片基金分配500亿美元。该资金必须用于实施商务部的半导体激励措施和《2021财年国防授权法案》授权的研发和劳动力发展计划。每个财政年度,可将最高2%的资金用于工资和开支、行政管理和监督,且其中每年有500万美元可供监察长使用。

然而,《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可能导致非美国家芯片制造商受到冲击,例如限制美国企业支持中国等国家的半导体研发和生产。

在当前全球半导体供给过剩、主动去库存的情况下,《2022年芯片和科学法案》不仅导致美国本土半导体制造商加大投入,进一步增加供给,使得去库存压力增加,而且还导致全球半导体生产分工受阻。投资者可以运用芝商所新推出E-迷你费城半导体指数期货(代码:SOX)来管理投资风险,纳斯达克的费城半导体指数由主要从事半导体设计、分销、制造和销售的公司构成,包括在美国上市、在半导体行业的市值排名前30名的证券。短期可以买入E-迷你费城半导体指数期货合约,也可以卖出远期E-迷你费城半导体指数期货合约对冲去库存压力。(作者期货投资咨询从业证书编号Z0010160)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