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续命or发展
缺钱,缺钱,还是缺钱,这不仅是许多创新药企的头等难题,更是背后母公司的“急迫”。成立于2013年的博安生物,是一家专注于肿瘤、代谢、自身免疫等生物类似药企业,2019年绿叶制药以14.47亿元收购了其98%的股权,上市前绿叶制药持有博安生物72.32%的股权。绿叶制药虽然在公告中言明,收购是因为博安生物在创新药研发方面有出色的成绩,能够扩展公司的产品线,与现有核心治疗领域形成互补。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收购股权是绿叶回笼投资、计划推动博安生物单独上市的第一步。博安生物并不是零产品的纯新公司。博安的首款产品是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2021年5月获批,委托阿斯利康进行销售。但是贝伐珠单抗这个品种竞争非常激烈,目前国内获批的有10款以上。博安生物要想证明自己,必须拿出更多品种来。可绿叶已经等不及了。2021年7月,绿叶制药公告称要分拆博安生物将其独立上市。绿叶制药表示:“分拆将使其直通资本市场,为其现有业务及未来扩张提供资金,加快扩张速度。”博安生物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58亿元、2.2亿元。另外,还有三款处于三期临床试验的候选药物,以及七种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其他候选药物。这些在研药物都需要公司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研发和临床试验。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上半年,两年半时间博安生物累计亏损6.18亿元。
02 资本遇冷,赚钱更难?
另一类拆分的创新药企,则基本属于“烧不动了”。轩竹生物就处于没有产品上市、持续烧钱的阶段。轩竹生物背后的控股股东四环医药,是国内心脑血管用药领域的传统龙头,2001年创办。过去20年里,四环医药布局了医美、胰岛素、糖尿病等领域,2008年控股轩竹生物,进入创新药赛道。虽说十年磨一剑,但创办于2002年的轩竹生物,20年时间还未孵化出一款商业化产品,目前离商业化上市最近的产品KBP-3571安纳拉唑钠肠溶片,其新药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的受理,还未获批上市。这款1类新药的首个适应症是用于成人十二指肠溃疡。2014年就启动临床试验,至今已有8年时间。当下流行的肿瘤药物等,轩竹生物的研发进度并不算快,看得出都是近几年里新上马的项目。这使得2018年轩竹生物独立运营之后,一直依赖股权融资维持巨大的研发投入。公开信息显示,2020年其获国投招商等资金A轮9.63亿元战略投资;2021年初,并购整合大分子生物药公司北京康明百奥,同年又获得阳光人寿、中银资本等一众资本机构超6亿元的融资。
撰稿 | 曾嘉艺编辑|江芸 贾亭运营 | 贾赛轩插图|视觉中国#创新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