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上市公司 » 正文

郜春海:中小企业大概占整个上市公司的70%以上,市值超过80万亿

作者:凤凰网财经 来源: 头条号 34612/31

凤凰网财经讯 12月29-30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2 凤凰网财经峰会”召开,本届峰会以“中流奋楫”为主题,盛邀政商学界近40位顶级嘉宾,就当前复杂局面中,如何激发经济活力,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深度探讨,为全球及中国

标签:

凤凰网财经讯 12月29-30日,由凤凰网主办、凤凰网财经承办的“2022 凤凰网财经峰会”召开,本届峰会以“中流奋楫”为主题,盛邀政商学界近40位顶级嘉宾,就当前复杂局面中,如何激发经济活力,如何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进行深度探讨,为全球及中国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

交控科技董事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郜春海

交控科技董事长、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副会长郜春海在“破浪前行—中国品牌出海新机遇”环节中发表主旨演讲。

他表示,中国上市协会,其实是证监会下的协会,它主要负责联络整个中国的上市公司。大家也知道,差不多到上个月,中国已经突破了5000家上市公司大关,其中中小企业占了大多数,所以我今天重点讲一下中小企业的情况。

中小企业,现在大概占了整个上市公司的70%以上,市值大概超过了80万亿,上市公司,可能占了整个全国近1/3的税收,这是整个上市公司的情况。而我们从2021年的一带一路白皮书里面,现在真正走出去的,在海外有相关的业务的大概有1200家左右。2020年我们得到的数据,整个业务量将近4.3万亿的份额。涉及的国家大概有140个,所以,总的来说,中国的这些企业在海外,其实还是做了很多工作,刚刚过去的世界杯,大家也看到在卡塔尔的时候,我们有很多中国企业亮相。包括海信、万达、VIVO等,还有相关的企业,其实他们做的都是非常好的。可能还有很多的一些企业,在不同的场合都能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以下为郜春海演讲全文:

郜春海: 各位凤凰网的网友朋友们,大家好,我是郜春海,是来自交控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长,同时呢,也是中国上市协会的副会长。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参加凤凰财经云峰会的论坛。跟大家一块探讨一下中国企业海外品牌出去的新机遇。首先,我介绍一下这个上市协会,以及交通科技。中国上市协会,其实是证监会下的协会,它主要负责联络整个中国的上市公司。这个可能大家也知道,差不多到上个月,中国已经突破了5000家上市公司大关,所以这几个板块,其中中小企业,其实交控也是一个中小企业,所以我今天重点讲一下,中小企业的情况。

中小企业,现在大概占了整个上市公司的70%以上,市值大概超过了80万亿,上市公司,可能占了整个全国近1/3的税收,这是整个上市公司的情况。而我们从2021年的一带一路白皮书里面,现在真正走出去的,在海外有相关的业务的大概有1200家左右。2020年我们得到的数据,整个业务量将近4.3万亿的份额。涉及的国家大概有140个,所以,总的来说,中国的这些企业在海外,其实还是做了很多工作,刚刚过去的世界杯,大家也看到在卡塔尔的时候,我们有很多中国企业亮相。包括海信、万达、VIVO等,还有相关的企业,其实他们做的都是非常好的。可能还有很多的一些企业,在不同的场合都能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

第二,我来给大家交流一下交控科技,交控科技是一家脱胎于大学的,就北京东文(音)大学的一个企业,2009年的时候为了突破现代化,突破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我们做的主要是偏重于轨道交通的信号系统。这个信号系统其实就是轨道交通的大脑与神经。在中国研发出来之前,所有的系统基本上都有海外的,像西门子、阿斯通、泰雷兹,都被这些大的巨头垄断,因为它的系统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所以一直依靠引进。而随着中国1998年大规模的基建,中国这些核心技术的系统,其实带来了国产化和自主化的要求。当时在学校来说,其实是走了一条制度化的道路。通过10年的努力,把这套核心技术攻克了。在2010年的时候,我们在中国第一条国家示范线,北京地铁亦庄线,就真的把第三代技术彻底解决了。在2010年的时候,中国成为全球第四家,继德国、法国和加拿大之后,第四个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当时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而在这样的基础上,交控把这个核心技术打破了,同时使得中国在领域里面具备一定的产品和技术体系,可以去跟国外的系统竞争,这是交控整体的情况。我们是在2019年7月22号作为科创板,第一批上市企业25家之一,这几年,交控始终一直在坚持跟国际接轨,也逐步在探寻,寻求中国企业怎么样走出去。

接下来,我想就针对中国品牌走出去问题,谈几个方面。第一,我觉得中国企业要走出去的话,一定要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这个是非常重要的,这里我觉得有三方面,第一个,这么多年下来,我们跟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交控在越南拉了一条线,这完全是中国自己的核心技术。拿出去跟法国、日本、加拿大还有德国这些国际巨头竞争。我们在越南的一条地铁线上,完全采用自主研发的CBDC技术。另外一条是日本的线路,还有一个是法国的。最终,我们是开通时间最早,从目前运行情况看,这个表现也是最好的,所以一定要跟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走出去。

第二,作为中国企业要想走出去,必须要与中国的市场紧密结合,我们的很多技术,必须在国内。这样才能使得这些技术,特别是To B的企业,更多的要利用市场,使得产品和系统更加成熟,把中国的这些场景充分利用好,拿出去就是非常可靠,有竞争性的产品。

第三,我们在中国做这么多To B的东西,系统也好,产品也罢,一定要形成中国的标准,特别是一些新的东西,必须要形成中国的标准,如果没有标准的话,不仅在中国行不通,在国外更行不通。

所以,从三个方面来证明中国的企业,开始必须与国家的整体的战略紧密结合,更多的立足于国内市场,然后走向国际市场。有人说直接做国外企业,那可能需要做一些加工、资源等,我觉得可能是OK的。但是作为偏重于科技型企业,特别像交控这样的,具有一定科创属性的企业,可能还得要跟着国家整体的战略,利用国家的场景,利用大市场的场景,使得产品逐步成熟稳定起来,具备走出去的基础。

第二个感受 ,中国的企业要积极去了解和参与国际市场的耕耘。我有五点想谈,第一,我们要了解各个国家的政策。这个很关键,当时在越南,要了解越南相关的东西,包括核心技术、安全方面、政策是什么?用户需求是什么?业主的要求是什么……作为To B行业来说,要求会比To C的行业复杂的多,因为它涉及的面和决策层,会比一般的To C要长的多。所以,如果对它的政策要不了解的,作为To B和To C最大的区别就是,To C可能中间只有两个环节,或者三个环节,对于To B来说,可能有八个环节,乃至十个环节,中间你要有一个环节做不下去,就很难落地,这样的产品进入市场就非常难。

像央企、国企可能有一定的优势在,它可能从一开始所有的链条全是中国去做,但是作为中小企业很难,只能组建某一个环节,这时候一定要理解上下的环节,是否能够去了解他们的环节,所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如果这些东西不可控的话,其实这个项目要做成功,难度非常大,所以,要了解各个国家的政策和决策程序。

第二,我觉得一定要去了解国家和地区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标准和规范。有人说,拿一个国际标准是不是就OK,我们很多做To B企业的,大家说这个东西符合中国标准,有的符合国际标准。但是在To B行业,像在轨道交通这些To B行业中。必须得找到满足其他国家的一些特殊要求,有的是在国家要求,就是国际标准的情况下,他有他自己的标准,有自己的验证机构和测试环境。所以,像欧洲做出来的产品,中国要到了,你得符合国际标准,但是你到每个国家有它的实验中心,要进行验证测试,要符合他的标准。所以,对于标准一开始就要介入,要满足他们的要求。

第三,就是现在的走出去跟原来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对于科技型企业,原来资源型的东西,他没有你有,你做成什么样,他用你的就OK了。现在我们通过一些科技产品,特别是现在一些人工智能产品,这些新的东西,像控制系统,它其实对于用户来说,一定要跟用户绑定,能够给他带来共同价值。这非常关键。

我们最近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体会很深,越南当时给我们讲的时候,一边是日本企业,一边是法国企业。他们的企业在某种程度上,技术和品牌都有优势。而中国企业,虽然你的技术是很好,但是你的品牌、时间没有那么长,这个时候我们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所以就得跟他共同开发一些我们界面的东西,假如说操作界面使得更加友好。同时,给它增加更多的辅助功能,使得在统计方面,在运营维护方面,节省很多时间,为其提供很多多便利,这是我们一个大的优势。

另外我们在海外和境外,跟香港地铁合作的时候,也面临了相同的问题,原来港铁也是用了很多海外的系统,那时候,对于他们来说也希望用一些先进技术。中国这几年在人功智能、互联网方面确实很先进。所以从是18-19年的时候,就开始跟港铁合作。他要的是全球NO.1的技术,那我们就给他最新的技术。在其他地方没用过的,可以给你提供场景去实验,可以利用这个场景占领整个行业技术的领先,这一点中国有一部分企业有机会,所以交控跟他们进行了合作。这就是我们能朝前走的原因。现在也跟港铁有战略合作,现在港铁有几条线就是在用我们的产品,还有很多是用我们的技术,所以我觉得中国以后的技术,不光是产品走出去,可能在某些技术方面也要走出去,这是一条好的路子。

第四,中小企业,一定要把自己放入到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中去,刚才也提到了,我们中小企业特别是在TO B行业里面,你只是一个环节,还是一个比较小的环节,但是这个环节一定要切入进去,所以我一直在鼓励要融入国际,疫情政策的放开,就是给我们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寻求欧美也好,或者是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罢,搞清楚我们的企业,在他们的整个产业链里或供应链处于什么位置,不可能所有的东西(特别是To B),你都通吃,这种机会,我觉得慢慢就没有了,所以要及早去把自己位置卡好,如果你不去卡位,一旦人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建成了,你再去卡位,难度就变的非常大,所以有些时候,需要我们及早的去把自己切入进去。

第五,其实我觉得是最重要的,就是按中国标准走出去,我觉得这话需要稍微修改一下,叫中国标准国际化,其实这个中国标准完全要走出去,难度非常大。我觉得也不一定那么合理,而更多的是要把中国标准国际化,一定要放在国际的环境里,在国际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让大家都去认同。其实标准化的工作,就是大家共同认知的一个过程。并不是说这个标准先进还是不先进,就是大家对你的技术和理念一个认同的过程,相对来说,国际标准实际上是最低的,企业标准应该原则上是最高的,而在这过程如何把中国的标准真的国际化,其实这几年交控在轨道交通也在努力。大家知道地铁线路,一号线跑不到二号,二号跑不到三号,所以在换乘的时候来回靠人去换乘,这是一个历史难题,原来法国巴黎、美国纽约都在试图把这个工作做到标准化,就把像西门子,阿斯通这些大的公司聚在一块,怎么样做到互联互通。

其实在16、17年的时候,交控也是积极参与到纽约地铁改造和旧金山的改造项目,在过程中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回到国内后,就要利用中国的大市场。在重庆拉了四条线,然后交控作为技术牵头方,开展了这样的系统叫CBDC,互联互通的、世界的、标准的研制工作。这个标准其实在前年,就把项目开通了。我们就把这个中国的标准跟欧美结合起来,在2018年的intras(音)展会上,我们发布了整个这个CBDC的国际版本的标准,和海外的一些地理公司结合起来,所以就使得我们现在好于海外,很多人都在寻求跟我们的合作,就是这样的技术,我们能不能跟澳大利亚和其他的一些国家进行合作,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中国标准怎么做到国际化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把中国标准,直接搬过来,推到其他国家去。所以,从五个方面要说明,我们作为中国企业要积极的了解和参与国际市场的耕耘,是要花一定的时间的。

第三个感受,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要积极进行东西方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深度结合。特别是在近几年,我觉得疫情期间,甚至在近三到五年的时间,感受非常深。其实原来中国的整体经济,世界经济都比较好的时候,我们很多的是靠一些资源,能够在国际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但是随着更多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特别是各个区域经济不那么好的时候,地方保护也越来越严重的时候,其实更多要靠的是深层次合作,包括走出去几个方面。第一,我们看重的市场怎么样占领,我觉得投资还是首要任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进行并购,通过这几年发现,并购过程中其实成功的案例还是非常少的,虽然案例有很多,但是最重要一点还是东西方文化,整个企业管理水平方面,跟国外比还是有很大差别。

所以,从2019年开始,我们当时也想跟境外的一起投资落地,甚至跟他们进行一些合作。在这个过程中最差的还不是在技术上,特别是这次在美国,在这里你的技术,你的产品只占整个工程项目的30%-40%,更多可能是本地化的问题,怎么样当劳工的问题,怎么样去管理的问题,这些东西可能是大的阻碍。所以,从2019年开始,我们就跟海外的,像德鲁克学院,请他们做咨询,主要是偏重于文化和管理方面。如果三观不一致,讲的话都不是一样的时候,是很难去跟大家合作的。在海外,我们通过管理和文化方面的学习和咨询,然后形成真正符合国际的方式,特别是最近交控做的叫企业价值观,还有文化愿景使命,这些我们叫PMVCV,在后来,我们在海外有很多公司,在罗湖港铁,当然还有其他企业,他们做的跟我们连名称基本上都一样,通过这种方式,大家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所以在进行合作的时候,大家就觉得三观是一致的,所以在方面我觉得非常重要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管理方面的国际化问题,其实管理作为一个企业来说,特别是涉及到并购以后,涉及到各个区域,其实我觉得这个管理的国际化,现在中国很多企业走出去,特别像To B的企业,其实有一些问题存在,一个大的企业去做项目,其实中国就希望所有的都弄成大院,所有的东西全在自己领域里,去把工作给实现。近三年我们的感受,走了这么多国家,各个地方,各个区域,这些国家需要我们去帮他们做建设,修修地铁,但更多的希望,我们修的地铁符合他们的文化,也希望我们在那个地方给当地的社会提供更多的方便和服务。

我前几年在美国投这个项目,那些标的他们你这个项目做完了,对我社区有什么贡献。不是说建一个学校,把楼盖起来就OK了,他其实希望我们做这个地铁能不能在社区做一些培训,讲一些课,让些老百姓们知道地铁怎么运行,遇到问题的时候怎么避让,怎么降低风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去为当地提供一些服务,而这些东西,如果在整体上,我们不了解西方的管理哲学,和管理文化,很难做出来。

第三点,其实我们现在品牌的建立,特别是前段时间中国上市协会也强调,中国现在有这么多家企业,上市企业要走出去,在当前环境下,中国虽然是个大市场,但是整体走出去的环境不太好,更需要我们,具备实力朝外去走。而在朝外走的过程中,注意ESG问题,上市公司要走出去,不是简单看这个企业做的有多大,更多的是ESG的问题,社会责任的问题,在这方面,如何跟国际化共鸣,得到大家共同认可,其实是重要的个关键点。

最后一点,我觉得还是通过几年对外的合作,特别是对中国这些科创企业,还有中小企业来说,原来可能我们走出来在海外,做一两个项目的业绩,回国就会有大市场,其实还是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去做。但是越来越多科技属性的上市企业(特别是偏重于科创企业的)要走出来,其实是要求我们脚踏实地,不要急功近利,要想短时间内迅速占领海外市场,迅速在这个地方拿到单子,我觉得时代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在这情况下要需要企业按我前面提到的要求,一条一条去扎根落实。要把短期的愿景逐步演变成长期的,我觉得这是中国企业走出来的重要一方面。其实最近,我也有跟斯坦福教授们去交流,整个社会其实在商业上,在整个市场的竞争上,市场的竞争环境相对来说还是开放的。机会还是有很多,但不像原来那么简单直接,还需要我们更多的耕耘,需要我们更多的从管理理念和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的观念上,以及带动当地经济角度来说,在综合方面,要比原来考虑的会多一点。

原来我们一直偏重于更多的国内市场,所以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在海外市场做起来还不是那么容易的。特别是做To B企业,所以两个成功的案例,就是交控,一个是跟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在越南做的项目比较成功。另外一个就是如何发挥中国科创企业的技术优势。中国一般是快速把新技术跟着当地结合起来,所以在这方面,我们跟港铁和其他国家地区推广这样最新的技术,还是可以占据一席之地的。我就从这四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个分享,也希望通过凤凰网,以及上市公司协会,以及其他相关的一些研究机构也好,共同去谋划带动带更多的中国企业在海外扎根,使得中国更多的技术、品牌、产品能够在国际上,得到应用和大家的认可,也提升中国在整个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所以在最后也祝愿我们这次峰会取得圆满成功,好,谢谢大家。

我是交控科技董事长,郜春海,在此新春佳节之际,祝愿我们凤凰网的网友朋友们,以及我们的企业家朋友们,新春快乐,万事如意。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

财中网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