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五个交易日,百亿私募突然分化。一周之内,净值涨幅的头部与尾部机构,足足相差了一个“涨停”的差距。更为不解的是:擅长成长股投资的私募们,迅速分道扬镳,而资金的“方位”成为关键。过去一周,百亿私募上演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剧情?
百亿私募接连反弹
资事堂注意到:刚刚过去的一周(11月7日-11日),
希瓦资产、淡水泉和仁桥资产净值涨幅显著,均超4个点。希瓦资产近年颇受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其短期内就把规模提升至百亿以上。更因为它的创始人梁宏发迹于线上投资社区,私募创业后亦常常在网络上“发声”,堪称是“网红派”百亿私募。
从历史组合看,希瓦资产对科技成长股颇为喜爱,历史上中概股和港股互联网的仓位都较高。这铸成了其早年两眼的业绩,也让他们近两年净值压力凸显。尤其是今年,梁宏公司旗下个别产品因重仓港股物业板块,一度回撤60%。但在最新一轮反弹中,
梁宏管理的希瓦小牛基金近一个月录得13个点涨幅(截至11月11日),同期沪深300、中证500、恒生指数的各自为-1.41%、2.77%、5.7%。另一家专注成长股的大牌机构——淡水泉,也获得了“久违”的大涨。近两年,这家千亿级私募遭遇业绩逆风,净值跌幅35%,并数次踏空新能源板块行情,似乎没有往年独家挖掘成长股的魄力。然而,
在过去一周淡水泉净值反弹势头猛烈,单周录得4.21%。此外,
另一家北京私募——仁桥资产,过去一周录得4.12%的净值涨幅。这家百亿基金管理人擅长低估值投资,净值回撤控制能力较强,年内净值跌幅仅有2%,在机构投资者中较受欢迎。
成长股阵营“分裂”
看到希瓦资产、淡水泉等成长风格私募,在过去一周的大幅反弹,但并不表明成长阵营均是如此表现。过去一周(11月7日-11日),跌幅显著的机构名单里包括三家知名成长派机构。它们分别是:钦沐资产(-6.27%)、盘京投资(-5.03%)、趣时资产(-4.21%)。钦沐资产创始人是百亿私募源乐晟前任研究总监柳士威,截至11月11月,柳士威管理的产品年内跌幅约为25个百分点。他曾在月报中透露:风控范围内保持较为积极的仓位布局成长股,尤其是科技股与高端制造等领域的硬核资产,待经济企稳复苏后再考虑多元化结构配置。与其跌幅相当的另一位百亿大佬是庄涛,后者早年是公募冠军基金经理组成员,如今执掌私募机构盘京投资,长期投资高成长性品种。此外,章秀奇的趣时资产旗下产品,也在上周跌幅明显。截至10月末,这家百亿私募前两大配置行业依次为电子、电力设备。对比发现,趣时资产正是在上述行业“中招”。数据显示:上一周电子、电力设备下跌3.52%、3.21%。
“南下”与否成为关键
资事堂研究发现:过去一周专注成长股的私募,净值表现开始分化,背后最重要的“南下”的决心。换言之,管理人的港股配置成为反弹“利器”。以希瓦资产梁宏为例。他在今年11月初曾透露:当年股市很便宜,因此要满仓运作,并减少点相对贵的A股加仓到便宜的H股。他还反击“嘲笑”其满仓的人士:“有些人眼里低位满仓就是赌博,左侧越来越买是赌博,总之不控回撤就是赌博。然后看到跌了要卖掉,市场好了才买回来。追涨杀跌,美其名曰控回撤,这才叫投资?”值得注意的是:希瓦资产单周大反弹之际,恒生国企指数单周涨幅达到7%。结合今年年中,希瓦资产开始加仓港股油气股,并将其推升至第一大重仓行业(截至三季度末)。再来看淡水泉。截至10月末,这家千亿规模机构的A股、港股配置比列分别为80%和20%,这个比例在今年内基本保持不变。那么,上周淡水泉的显著反弹来源是什么?数据显示:建材、轻工制造和银行等A股板块分别上涨4.57%、3.93%和3.47%。截至10月末,淡水泉重点配置的行业包括快递运输、食品饮料、技术硬件与设备、银行。由于其前十大重仓股集中度接近80%,部分重仓股的爆发,也是净值蹿升的动因。淡水泉最新指出:投资机会的涌现与市场情绪的冷热成反比,悲观的市场环境往往会把优秀公司砸出更好的价格。正如2015年中小股泡沫破裂后,市场情绪极度悲观,但随后一些高品质行业龙头的投资价值逐步受到认可;2018年末的科技股更是无人问津,但这些优异的投资机会也在随后的市场中得到验证。本文来自华尔街见闻,欢迎下载APP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