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内,武汉光谷连增2家上市公司——12月12日,光谷企业长盈通在科创板上市;上周四,另一家光谷企业恒立钻具在北交所挂牌。不过,武汉今年下半年新增的A股上市公司几乎全部来自光谷。同时,GDP与武汉处于同一量级的成都和南京,A股上市公司数量均已超过110家,目前拥有73家上市公司的武汉与之差距比较明显。上市公司数量上的差距民建东湖高新区委员会会员刘路,长期关注武汉上市公司的情况。他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武汉在中部省会城市中GDP总量遥遥领先,多年排名居第一位,但武汉在上市公司数量上却没什么优势,截至今年6月30日,武汉A股上市公司数量为73家。“2021年GDP总量只有武汉75%的长沙,上市公司数量却反超武汉,达到80家。”刘路说,长沙的创业成本低、民营经济活跃、消费环境优越、城市品牌出圈,近年来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上市公司数量稳居中部之首。为推动更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2018年初,长沙建立了以市长为总召集人的企业上市(挂牌)联席会议及绿色通道机制;2019年12月又在全国率先打造了“政府上市服务中心+交易所服务基地+专家服务团+基金聚集区”的一体化服务模式;今年6月发布《长沙市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岳麓登峰” 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5 年)》,在全国打造服务企业上市“长沙名片”,力争到2025年全市新增上市公司不少于40家。同处中部的合肥市,2021年GDP只有武汉的64%,但上市公司数量只比武汉少2家。2022年上半年,合肥市共新增上市在审企业11家,新增数仅次于杭州、广州,居省会城市第三,发展势头迅猛。据悉,近年来合肥充分发掘企业上市资源,已有上市后备企业150家。对上市企业奖补也将节点前移,对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在安徽证监局辅导备案、获证监会或交易所受理分别给予5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奖励,企业科创板上市申请获受理的再奖励50万元。与武汉处于GDP同一量级的成都、南京,A股上市公司数量分别达到111家、113家,已经与武汉拉开差距。从武汉市上市公司所处区域来看,73家武汉上市公司中有56家位于东湖高新区,占比超过75%。刘路说,东湖高新区GDP排名虽位于武汉各区第一,但GDP总量占比不到武汉全市的15%,反映出武汉市上市公司区域分布极不均衡。而今年下半年以来,武汉新增的A股上市公司几乎全部来自于东湖高新区,区域失衡局面还在进一步深化。数据来源:第一财经根据公开数据整理加大培育企业上市考核权重刘路调研武汉多家已上市企业发现,企业从准备IPO到IPO过程比较长,一般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其间花费需要5000万元左右。如果经过漫长的准备,最后功亏一篑,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政府部门有必要把企业IPO按照进程分阶段进行奖补,消除企业巨大投入的后顾之忧。在刘路看来,武汉地方政府对招商引资的重视程度超过培育本土企业IPO。据介绍,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政府部门往往是一把手亲自上阵,并向招引对象承诺很多优惠条件,只要愿意来,免费土地、税收返还等政策就愿意给。但在本土企业IPO准备过程中,厂房用地、人员招聘、税收优惠、公司周边交通设施建设等,大都难以引起所在地政府部门一把手的重视,这也导致有些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宁愿出走到外地,被外地“招商引资”,造成本地企业和本地产业的流失。一位地方财政部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政府对外招商引资的成本主要由区一级财政支出,还要向落地企业减免数年的税收,甚至还要提供低成本的土地,这一系列操作下来,地方真正能获得实际回报可能是项目落地3-5年之后。推动本土具有潜质的企业上市,虽然培育时间可能也要3-5年,但投入的奖励资金却是省市区共同承担,对于区一级财政来说压力更小。而且,上市公司融资是利用全球资金,属于纯增量资金。随着本地企业在本地产业生态中根扎更深,上市后的并购、投资、产业孵化也会优先选择本地。刘路建议,基于本土经济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部门应树立“鼓励本地企业上市比招商更好”的思维,鼓励企业上市应该提升优先级,考核力度加大。
武汉上市公司数量为何与GDP体量不匹配?企业有这些建议
作者:第一财经 来源: 头条号 94301/01
5天内,武汉光谷连增2家上市公司——12月12日,光谷企业长盈通在科创板上市;上周四,另一家光谷企业恒立钻具在北交所挂牌。不过,武汉今年下半年新增的A股上市公司几乎全部来自光谷。同时,GDP与武汉处于同一量级的成都和南京,A股上市公司数量均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