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ESG?
之前我们常说,评判一个企业是否值得投资,要从「财务基本面」情况来分析,比如盈利状况、偿债能力、现金流等等。而ESG投资认为,一家好的公司不仅要会赚钱,更要有可持续的社会责任感。具体来说,会关注公司在这三个方面做得如何:· 环境Environmental· 社会责任Social Responsibility·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ESG投资策略,就是将上面这三个因素纳入投资决策的一种投资方法。寻找那些更注重环保、更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以及公司治理更优秀的企业,作为投资对象。ESG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准。这就好像投资机构在选上市公司时,跟员工考核一样,除了要考核业绩KPI(财务基本面),还要考核价值观(ESG评级)。咱们一个一个来看看:E-环境今年两会,碳中和、碳达峰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针对越来越恶化的气候环境,近年来,国家队整整齐齐出台了各项政策,都在往绿色金融上大着笔墨。一家公司该不该投,要先看它和环境之间是什么关系。环境如何影响它?它又如何影响环境?现在一个好公司的标准,首先是它应该担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而环境这个词的英文形容词就是Environmental,这个单词的首字母,正是ESG里面的E。因此ESG当中的E,可以理解为一种新的公司评价指标。而整个ESG是一套评价体系,那些环境保护意识较强,碳足迹较低的公司,就会得到ESG体系较高的评估结果。S-社会责任其从社会(S)的角度,主要是考察企业与政府、员工、客户、债权人及社区内外部相关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和诉求,关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之间能不能达到平衡与协调。很早以前社会价值就体现在了我们的生活之中,1861年美国内战前,就有一个叫教友派的宗教派别号召大家抵制参与黑奴贸易。1972年,因为一张著名的越战小女孩的照片,美国民众抵制凝固汽油弹制造商陶氏化学公司。上世纪八十年代,南非实行种族隔离期间,美国数十个州禁止投资南非股票。随后世界上一些投资机构自发成立了一些组织,有的监督种族制度、有的监督人文道德层面,比如工人工资、工作条件、产品安全、平等就业等等,如果公司在这些方面表现得不好,就得不到投资。到现在,这类监督和评判已经比较科学化,自然而然形成了指标,这个指标就是ESG当中的S,就是“社会”这个词的英文——Social。而现在一个好公司标准,除了要担负保护环境的责任,还应该创造社会公益价值,遵纪守法,保护居民和雇员、减少与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危机,例如减少烟草、酒精、枪支武器生产等等。而这些,正是当今世界正逐步接受的ESG标准。G-公司治理从公司治理(G)的角度,其主要包括董事会结构、股权结构、管理层薪酬及商业道德等问题。如股东和管理层的利益与职责、避免腐败与财务欺诈、提高透明度、董事会构成的独立性、专业度等方面。投资者如果能够参与治理企业,即使是内部腐败的企业,也能帮助它们回到正轨上来并且获得收益。而投资者的这种行为就是ESG当中的G,英文Governance的首字母,也就是“公司治理”。ESG 投资理念的提出和实践,契合全球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新阶段要求,是一套落实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工具体系,它既有助于提升金融市场和实体企业效率,又有利于从微观市场引导资本、推动改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同时又不会牺牲投资收益。目前ESG投资在海外已经是一种主流投资理念,全球有近4000家机构成为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PRI)的签署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高达103万亿美元。尤其是养老金这类中长期资金特别喜欢它,2020年欧洲有近90%的养老机构,将ESG因素考虑到投资策略中;日本政府养老投资基金也选择配置了相关指数。二、ESG的起源与发展最早出现的与ESG类似的概念,是上个世纪诞生的伦理投资。投资者出于自身信仰或寻求对社会产生积极价值等目的产生的投资理念。宗教基金就是早期伦理投资的一个典型代表。借助伦理投资的概念投资者会筛选掉他们认为“不道德”的投资对象,例如破坏环境的石油重工,影响和平的武器制造,对大众健康有损的烟草等。在ESG理念流行之前,更为人熟知的概念是“责任投资”。这个概念产生的背景是,由于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全球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气候、环境、资源挑战,环保运动也随之兴起。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的公众环保运动,抵制和抗议企业因过度追求利润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随着环保运动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国际机构开始关注环保问题。1972年,第一届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首次发表了与环保相关的《人类环境宣言》,并确定每年6月5日为“世界环境日”。从1992年开始,联合国开始举办环境与发展会议,率先提出《21世纪议程》,倡导在促进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成为世界范围内注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开端。现实生活中,人们作为消费者也越来越注意环保因素,通过产品或服务选择将环保理念传导给作为生产者的企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为获取收入和利润,更加注重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于是,环境因素从公众运动逐步向上下两端延伸。与此同时,与环境相关的各类法律法规不断充实完善,相关概念也被引入投资领域,投资者逐渐意识到企业环境绩效可能也会影响企业财务绩效。于是,责任投资、E$G和绿色金融等概念就逐渐进入理论研究者、政策制订者和投资者的视线。三、为什么要关注ESG信息?MSCI(译为明晟)是知名的股票市场指数编制公司,其发布的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MSCI会对被纳入其指数的上市公司做ESG绩效评估,并编制ESG指数,为有ESG投资需求的全球投资者提供参考。2015年11月,MSCI的ESG研究部门在评级报告中指出,富国银行在客户投诉量上,位列所有美国银行最高,且投诉量在逐年上升。2017年9月美国银行业监管机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因富国银行雇员通过伪造和操纵虚假客户账户赚取佣金,给予罚款1.85亿美元,这则丑闻导致富国银行市值蒸发55亿美元。2016年,MSCI的ESG研究部门发现,辉山乳业的会计指标有多项处于行业极值,杠杆率从2015年3月的0.59上升至1.24。2016年9月,MSCI ESG研究部门将辉山乳业的ESG评级从BB下调为B。2017年3月24日,辉山乳业因为资金链断裂问题暴露,导致当天股价暴跌85%。所以,关注ESG波动因子,可以有效规避掉一些闪崩和“黑天鹅”事件。从2007年至今的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新兴市场ESG指数的走势图可以看出,2009年开始,ESG指数逐渐优于传统指数,并且差距在慢慢扩大。所以,关注企业ESG信息的披露,将ESG评级高的企业纳入投资组合,更有可能获得高投资收益,降低决策成本。MSCI是ESG研究的先行者,在多次验证此评级的效用之后,越来越多的大型机构投资者都开始研究ESG评级与投资的关系,比如JP摩根、巴克莱等。由于ESG有助于在长期获得更加稳定的回报,减少大幅度的回撤,逐渐成为各个国家主权投资基金、养老基金等大体量且关系重大的基金重点参考的指标。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监管层面也开始关注ESG信息的披露:欧盟在2014年颁布准则,要求拥有500名以上员工的公众利益实体都必须在其经审计的年度报告中披露ESG信息;
港交所在2011年12月发布《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鼓励上市公司自愿发布ESG报告。2015年12月,港交所修订了该指引,将ESG信息披露的原则改为“不遵守即解释”。注:“不遵守就解释”一词源自“Comply or Explain”,意思是发行人需完全遵守其所适用的条例,若部分条例未被遵守,发行人则需对此给出详细的解释。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1992年英国凯德伯瑞委员会(Cadbury Committee UK)针对在英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公司治理准则中,旨在达到既能有章可循又能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对遵守条例这件事给予一定弹性空间的效果。中国大陆地区对于ESG相关信息的披露一直不够重视,不过这一现状也已经开始发生改变。从一级市场来看,PE/VC机构也有一些已经关注ESG,比如弘毅投资、首钢基金等,他们会在投资决策时考虑被投公司有关环境、资源节约、社会责任等方面是否达到要求,同时会协助企业在这些方面达到更好的状态。四、如何做ESG评级?一家企业的ESG评分,对投资人与资管机构的有着最为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甚至是最为核心的指标之一。ESG评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合投资者与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帮助投资者理解一家企业潜在的、难以量化的风险。ESG评级包含三个基本步骤:首先,评级机构按照标准制定者给出的框架与基本原则,制定自身评级体系;随后,通过公司公开公告、主动信息披露、公开媒体渠道、专业数据机构、发放问卷等渠道获取ESG相关信息与数据;最终,评级机构基于自身建立的评级体系为企业打分,对外公布ESG评级结果与评分。ESG评级的参与者可大致分为三方:标准制定者:各类国际组织以及交易所负责给出基本的ESG框架,公布相应的披露标准/相关原则;数据提供者:负责提供并加工数据,为评级机构提供用于打分的底层数据;评级机构:负责针对企业给出ESG评级。下面,我们列举几个当前主要国际组织及其发布的ESG相关原则指引:GRI Standards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是由美国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对环境负责的经济体联盟”(Coalition for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Economies,简称CERES)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简称UNEP)共同发起的,秘书处设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的非营利性组织。该组织所颁布的《GRI标准(GRI Standards)》是当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框架,包含:三项通用准则(universal standards):“GRI 101基础”、“GRI 102一般披露”、“GRI 103管理方法”;具体议题准则(topic—specific standards):包括“GRI 200经济议题披露”、“GRI 300环境议题披露”与“GRI 400社会议题披露”等议题标准,共涵盖公33个细分议题,每个细分议题则进一步包括30~50个指标,且处于持续更新之中。GRI标准最大的特征为模块化的结构,不同主题、不同行业可独立使用,也可组合成功更加复杂和完整的ESG报告。GRI给出的指标引导十分详细,可量化成都高,对投资者进行ESG分析比较友好。往期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球80%以上的大公司采纳了GRI标准。ISO 26000ISO 26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起草制定的社会责任指南(Guidance on Social Responsibility)的技术编号。不过与ISO发布的大多数标准不同,ISO组织并不对符合指南要求的社会责任报告提供认证,仅将其作为一种指导性文件提供给企业用作参考。TCFD四要素气候信息披露框架该框架由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TCFD)制定,该组织由G20金融稳定委员会发起成立,其制定的信息披露框架由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和目标四大核心要素组成。TCFD所设计的框架格外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财务影响,强调气候相关风险、机遇及其财务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该指导性框架尤其受到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重视。CDSB环境与气候变化披露框架该框架由气候信息披露标准委员会(Climate Disclosure Standards Board,CDSB)提出,主要关注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信息披露。CDSB要求企业在披露环境和气候变化信息时应遵循以下七个原则:相关性和重要性原则;如实披露原则;与主流报告相关联原则;一致性和可比性原则;清晰性和可理解性原则;可验证性原则;前瞻性原则。CDSB的框架旨在帮助企业解释环境问题如何影响业绩,并协助企业在报告中展示它们如何应对相关风险和机遇。CDSB的信息披露原则比较强,但可操作性不高,缺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但其可验证性原则和报告鉴证程序对规范企业信息披露,避免ESG报告沦为公关宣传有着正面意义。VRF披露框架该框架由价值报告基金会(Value ReportingFoundation,VRF)提出,该机构由原本的国际综合报告委员会(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Reporting Council,IIRC)与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SASB)合并而来,通过整合原有的IIRC综合报告框架和SASB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提供了一套较原始版本更为清晰的ESG框架。该框架以财务、生产、人力、自然资源、智力和社会关系六个维度为基础,为77个细分行业提供了ESG信息披露标准,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进行规范。评级机构方面,自1983年第一家ESG评级机构Vigeo Eiris成立至今,全球已有上百家ESG相关评级机构。海外的 ESG 评级公司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形成了以MSCI、富时罗素、Morningstar 等核心评级机构为中心的ESG评级体系。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海内外ESG评级机构——MSCI ESG摩根士丹利的ESG评级框架由由3大范畴(Pillars)、10项主题(Themes)、37个ESG关键议题(ESG Key Issues)和上百项指标组成,重点关注公司核心业务与可能带来重大风险与机遇的行业问题之间的交集。根据相对于同行业的标准和业绩,MSCI对上市公司给出从AAA到CCC的评分结果。MSCI评分的数据主要来自于三个渠道,一是学术机构、政府以及NGO组织提供数据;二是公司自行公开披露的信息;三是媒体提供能的公开信息。同时,MSCI也有与企业进行正式沟通的渠道,可与发行者核对数据的准确性。SustainalyticsSustainalytics的ESG评级体系主要从风险角度出发,根据企业表现进行风险评估,按照风险得分划分风险等级。分数越低则风险水平越低,反之则风险越高。该打分体系主要由三大模块组成,分别为:企业管理模块、实质性ESG议题模块以及企业独特议题模块。其中的ESG议题模块为核心部分,涵盖企业在环境、社会、管理三个层面中的各类综合指标。富时ESG指数系列富时罗素ESG指数系列由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衍生而来。包括FTSE4Good Developed Index(发达市场富时社会责任指数)、FTSE4Good Emerging Index(新兴市场富时社会责任指数)等。富时ESG的一大特征是会主排除争议行业,如煤炭、军工等,以及可能违反联合国全球契约(UNGC)原则(人权,劳工,环境与反腐败)的公司。富时ESG指数的评级框架由研究领域中每个公司的四个层级数据组成,包括企业ESG整体评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三大核心内容、相应的14项的主题评价及300多项独立的考察指标。14个主题评价中,每个主题包含10到35个指标。富时罗素ESG评级根据14项主题评价,每家企业平均应用125个指标,仅使用公开资料(包括公司季报、和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强制性会计披露,监管文件,证券交易所,非政府组织和媒体),富时与每家企业单独联系,以检查是否已找到所有相关的公开信息。国内方面,目前的ESG评级体系均借鉴了海外机构的成熟框架,但也依照A股自身特点做了一些改进。融绿ESG商道融绿制定的融绿ESG信息评估体系共包含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二级指标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下的13项分类议题,如环境下的二级指标包括环境目标、环境管理、环境披露及负面事件等。三级指标将会涵盖具体的ESG指标,共有127项三级指标,如劳工政策、员工政策、女性员工、多样化、供应链责任管理等。评估体系分为通用指标和行业特定指标。通用指标适用于所有上市公司,行业特定指标是指各行业特有的指标,只适用于本行业分类内的公司。被评估公司的正面ESG信息主要来自企业自主披露,包括企业网站、年报、可持续发展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报告、公告、媒体采访等。企业的负面ESG信息主要来自企业自主披露、媒体报道、监管部门公告、社会组织调查等。信息来源于网络社投盟ESG由社会价值投资联盟制定,将评分流程分为“筛选子模型”和“评子模型”两个部分。筛选子模型是社会价值评估的负面清单,按照产业政策、特殊行业、财务问题、负面事件、违法违规、特殊处理六个方面,对评估对象进行“是与非”的二元判断。在筛选子模型选出资质达标的上市公司后,评分子模型对这些公司进行量化评分。评分子模型包括三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8个3级指标和57个四级指标。五、全球ESG投资有何发展趋势?当前全球的ESG投资仍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导,投资规模正处于快速增长之中。资管规模方面,ESG投资的规模从2012年初的13.20万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初的35.30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速高达13.02%,远超全球资管行业6.01%的整体增长[8]。从地区分布看,在此类议题上向来十分积极的欧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扮演着主要角色,欧洲市场的ESG资管规模占比在2012年初一度高达66%。但伴随着ESG投资理念的扩散,在资本市场更为活跃的美国发展更加迅猛,ESG投资规模已经在2020年初超过欧洲跃居第一。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ESG投资同样保持了较高的活跃度,在2020年的资产规模占比已经达到了8%,超越加拿大位列全球第三。从投资者结构看,ESG一直以来都由机构投资者主导,这与资本市场一直以来的整体表现并无显著差异。伴随着该投资理念的推广,目前个人ESG投资者的占比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在2020年初已经达到了25%。数据来源于网络六、我国ESG发展状况如何?现阶段,我国本土还没有统一且明确的ESG标准或披露制度,发展时间也比较短,资产管理规模也较小,较更发达的资本市场有着一定差距。不过在双碳目标驱动之下,目前的国内资本市场对ESG投资有着相当程度的需求,与生态保护、低碳转型等相关的领域将迎来一定的融资需求与投资机会。由于缺乏统一要求,目前国内企业在进行ESG相关信息的披露时,往往表现的比较随意,信披的覆盖面、颗粒度与质量均存在一定问题,通常会选择规避负面信息,各个公司发布的报告内容差异也比较明显。更多的上市公司则根本不了解或不重视ESG评级,也不清楚如何将相关指标纳入信息披露之中。根据《A股上市公司2020年度信息披露统计研究报告》、《A股上市公司应对气候变化信息披露分析报告2021》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主动披露ESG数据/碳足迹数据的上市公司分别仅有1092/149家,在A股上市企业中占比分别为25%和3.6%,仍然十分稀缺,且信披质量参差不齐。同时,由于评价体系同样的不成熟,导致我国的ESG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的影响力不足。根据中金公司给出统计数据显示,相较于海外评级机构,国内的ESG评级分化要更为明显,这主要是由于缺乏可信的底层数据,而评价框架的差异又太大,导致最终结果的可靠性不强。不过伴随着中国转向低碳经济,国内资本市场开始强调ESG的重要性,有关部门亦开始出台相应规章制度,推动ESG信披发展。同时,由于目前资本市场受“双碳目标”驱动,导致与ESG相关的公募基金产品主要堆积在环保相关领域,与海外资本市场的ESG公募基金有显著区别。截止2021年6月30日,海外的ESG公募产品中,泛ESG主题基金占据绝对主流,占比近90%,数量超过3200只;环保型则不足百只。反观国内的ESG公募基金分布,环保型占据了绝大多数份额,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均远超其他两种题材。显而易见,目前推动国内外的ESG发展的核心驱动理念存在一定区别。投资规模方面,现阶段我国的ESG资产规模还比较小,但增长势头十分迅猛。根据中国责任投资论坛,截至2020年10月,中国ESG市场规模约13.71万亿人民币(不等于ESG基金产品),比2019年统计增长约22.9%,其中绿色贷款规模占比超过80%[2]。伴随着碳中和的持续推进以及投资者ESG意识的增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可持续投资规模有望在未来持续发展。但相应的,参与ESG投资的资管机构与ESG主题基金数量仍然不多。截至2021年5月27日,中国大陆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的机构共59家,2012-2020年CAGR达50.3%,但相比欧美数量上仍然偏少。此外,截至2020年底,ESG相关基金达到105只,规模1640亿元左右,投资规模其实不算大。(图文数据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