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过去30年,张江的产业化历史也是一部生物医药发展史。自世界三大药企之一罗氏建设张江工厂以来,张江历经本土CRO迅速发展,创新药技术突破,新药产业链完善这三大阶段。2022,步入而立之年的张江又将朝着世界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迈进,回望这一年,十大亮点熠熠生辉,足以见证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这一年的成绩。
张江医疗健康融资事件的细分领域分布从细分行业来看,张江的生物医药企业融资事件最多:共有58家企业获得超100亿元融资(除去未批露事件);医疗器械企业位居第二,一共有22家企业获得融资,融资金额近20亿元(除去未披露事件)。这些融资事件中不乏大额融资,获得大额融资的企业有傅里叶智能、凯莱英生物、原启生物、方拓生物等。值得一提的是,张江的医疗健康企业深受红杉中国、高瓴资本、君联资本、五源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
2022年有12家张江医疗健康企业登陆二级市场上市从上市地点看,这些企业大多选择科创板:迈威生物、和元生物、仁度生物、益方生物、盟科药业、宣泰医药、微电生理和奥浦迈这8家企业选择了科创板上市。微创脑科学和3D Medicines选择了港交所上市,而合服中国和泓博医药分别选择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2022获批上市的5款1类创新药来自张江企业同时在医疗器械领域,张江企业也有3款重要产品上市:微创电生理的一次性使用压力检测磁定位射频消融管道,可为房颤患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是国产首个具有压力感知功能的心脏射频消融管道;心脉医疗的直管型主动脉覆膜支架系统,适用于治疗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是全球首款“会呼吸”的覆膜支架;微创机器人的腹腔内窥镜镜手术系统,是国内首家上市的应用于泌尿外科四臂腔镜机器人。
和黄医药的呋喹替尼准备在美国上市2022年底,和黄医药已经向美国提交了呋喹替尼的上市申请,能够有效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另外它也计划明年年内向欧盟和日本提交上市申请。除此之外,斯微生物研发的新冠mRNA疫苗获得老挝卫生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予的紧急使用授权;逸思医疗研发的第三代吻合器——easyEndo Lite一次性腔镜切割吻合器及组件获得美国、欧盟和加拿大认证。除了直接向海外售卖产品,还有不少企业选择对外许可的方式出海。在2022年中国License out项目金额TOP10中有一半是张江企业。比如,云顶新耀宣布将大中华区、韩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的开发和商业化独家权力转让给Gilead的全资子公司Ummunomedics,转让总金额4.55亿美元;济民可信将口服雄激素受体(AR)蛋白降解剂的全球开发及商业化权力独家许可给基因泰克,总金额高达6.5亿美元。
张江基因岛2022年底竣工,明年投入运营第二届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公布了总规划面积16万平方米的上海张江“基因岛”将于今年年底基本竣工,从而使得细胞和基因产业园将拓展到100万平方米空间载体,形成孵化-加速-中试-总部+研发+产业化的“空间接力”。这次产业周上还公布了位于张江科学城“东大门”的张江医疗器械产业基地ZEMP总部园项目,预计2023年一季度竣工,总面积达到9.8万平方米,计划打造成医疗器械产业龙头企业、上市公司总部聚集地。此外,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自去年开土动工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治疗性抗体、细胞与基因治疗等创新领域的重要承载地,预计明年建设完成。它占地约228亩,抗体产业化生产面积将达10万平方米,此外还有5万平方米的创新孵化公共服务平台。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一批生物医药企业和医疗器械头部企业宣布在此建立总部、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比如,上海声光制药斥资4亿元在此建设制药总部及研发中心;蓝帆医药宣布投资24.8亿元在此建设全球商业总部及医疗器械生产基地;国产血管介入龙头心脉医疗同样决定在此建立全球总部和产业化基地。
2022年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的主会场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产业周期间,签约重点项目超过100个,总投资额近700亿元。其中,产业周期间的签约总额达325亿元,占比近50%,体现了生物医药产业周的平台作用和对产业能级的提升,展现了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强大韧性与活力。
第二届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周公布了上海浦东发布细胞和基因产业发展行动方案11月下旬,《上海市加快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到2025年,上海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总体规模达到1000亿元以上,培育或引进100个以上创新药和医疗器械重磅产品,培育50家以上具备复合功能的创新型总部。
生物医药人才发展趋势论坛发布了《后疫情背景下张江科学城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趋势》论坛提到,截止2022年10月,张江核心区生物医药从业人员总数达到5.7万,占到上海的1/5。2022年张江核心区的从业人员规模同比增长6.3%。张江生物医药从业人员呈现学历高、海外人才占比高的特点,医药研发服务类企业硕博比例最高,达到29.8%。在职类配比方面,张江企业的研发人员占比最高,达34.8%。
街道疫情防控通知,吉凯基因一线技术人员深夜赶往公司除了保证企业运作外,张江企业纷纷动员各自资源,为上海抗疫贡献一份力量,例如,上海芯超通过半个月通宵达旦,研发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获得国家药监局注册证,成为上海首个获证的新冠抗原检测产品;之江生物动用了自主研发的移动式核酸检测车,实现每车每日单管最大检测量达1800管,满足大规模核酸筛查的需要。
上海致力于打造以“张江药谷”为引领的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张江已经聚集各类创新生物医药企业:世界医药10强企业有7家落户张江,全球医药100强企业有32家落户张江;它有着600多家生物医药初创公司,70多家独角兽;国家药品审评检查、国家器械评审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同样位于张江。产品方面,目前已累计获批一类新药超过20个,占全国比重近1/5;17件创新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占全国10%;拥有在研创新品种超过800个,其中一类新药占比超过50%。随着《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上海将深入实施“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以“张江研发”带动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预计到2025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
2022年张江生物医药产业“10大亮点”来了!
作者:张通社 来源: 头条号
87801/03


回首过去30年,张江的产业化历史也是一部生物医药发展史。自世界三大药企之一罗氏建设张江工厂以来,张江历经本土CRO迅速发展,创新药技术突破,新药产业链完善这三大阶段。2022,步入而立之年的张江又将朝着世界级生命健康产业集群迈进,回望这一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合作媒体、机构或其他网站的公开信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交易和服务的根据。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告之,本网将及时修改或删除。凡以任何方式登录本网站或直接、间接使用本网站资料者,视为自愿接受本网站声明的约束。联系电话 010-57193596,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