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监管要求央企做什么?
众所周知,国资监管是自上而下由政策驱动实现与国有企业的管控系统逐层衔接。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国资监管的模式也在不断演进,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了国有企业的管控体系与监管体系、监管需求、监管主体和监管事项的逐步融合。在监管过程中,无论是监管方,还是被监管方,都能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国资国企在线监督“十四五”规划》中着重强调了要加快推进全国国资国企在线监管信息化手段的搭建。要以优化完善逻辑统一的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为主线,全面提升国资央企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在2021-2022年,2023-2025年两个阶段,分别实现监管数字化取得明显成效和监管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的两个阶段性目标。要以“数字监管、智能应用”为引领下,在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三个层面协同推进在线监管水平提升的专项行动。以国资全面上云、构建大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分析、智能化省级强化智能辨识和风险防范、加强自主可控应用为重点,提升在线监管体系的数据感知应用、国资在线监管、风险识别防范、业务支撑驱动、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等五方面的能力提升。中央企业监管要求如何落地?
那么到底该如何搭建国资央企监管平台呢?国企在线监管平台与国资委在线监管平台要形成联动,系统实现对接,数据实现贯通,才能让企业内部经营数据走出企业,走向产业链上下游,国资委才能够了解国有资本在运转过程中的产能在哪里,哪些环节的资本收益率是最高的,并识别出企业运行的风险,企业需要的政策支持点是什么,进而实现后续的政策优化和调整。中央企业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搭建一个可良性互动、持续提升的平台。监管平台的搭建过程,要持续关注国资监管业务流、国资监管数据流和国资监管的数据支撑体系。2-其二要抓数据,从监管到服务,形成数据赋能的体系。对企业,可实现内部问题防范的快速定位,快速解决;对监管单位可实现风险防范体系先行,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真正实现监管业务联动,从监管到赋能。以财务监督为例,穿透式财务监管,可提升资本收益安全管理。可以知道集团型企业具体的哪一笔钱,基于什么样的投资项目,基于哪些合同主体,到哪些合作方去。能够通过经营运营看板,看到企业经营的成效,看到经营亏损风险的预警,也能够看到集团型企业融入千行百业的联动效益在哪里。
3-其三要建体系,建设大数据治理体系,监管大数据赋能制度创新。让数据驱动企业经营、决策、服务、管控与监督。汇聚企业全域数据,打通数据孤岛,统一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构建数据模型,把数据分门别类的加工整理好;服务于面向国资监管的各专业线条的监管数据产生、获取、汇集、分析、对接、上报及风险洞察分析。如此一来,企业与上级单位对接监管要求时就可以做到手中有数、心中不慌。
中央企业的监管突破价值方向在哪里?
创新突破是央企价值引领的一个方向。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债务风险防范,强化财务监管手段变革。2021年3月,国资委曾发文要求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监测,防范债务风险。2022年3月,国资委再次发文要求强化财务管理体系建设指导,强化手段变革。智能化的债务风险防范和穿透式财务监督评价体系是两个有价值的方向。当前,国资央企面临的监管信息化现状已经发生了改变,即从传统的静态监管向动态监管转变,从信息断层向全业务互通的转变,从缺数据到大数据转变,从条线管控向综合监测转变。1-在财务监督方面企业需构建逐层递进的穿透式财务监督体系,即以财务为核心管资本,以穿透式落实监管联动一盘棋,实现“看得见、看得清、看得全、看得深、可追溯、能预警”,为国资监管提供一站式、个性化决策服务。以财务为核心的穿透式管资本方式通过层级穿透和要素穿透,实现财务绩效评分结果的层层推理和洞察。逐层定位和辨识重要驱动影响因素,判定影响的主要问题在哪里,找到影响结果的动因,自动形成智能判定结论。
2-在债务风险防范方面按照数字化债务风险管控思路,根据《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开展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分类管控资产负债率、精准识别高风险企业。通过债务规模承受能力分析、债务风险识别模型、债务风险原因探查体系、债务风险化解路径分析、债务风险等级持续监测等一体化的流程管控手段,可全流程覆盖债务风险发生、判定、动因、化解和持续监测等环节,目的是建立完整的动态风险监控体系,持续为企业的发展,国有资本的有序流动和有效经营,保驾护航。
国资监管与中央企业内部的管控体系协同发展,是保障国有资本有效运行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如何以监管为导向,扎根于中央企业的管控体系的实践,是一个持续且深远的话题,在线监管方式的搭建、基于数据的风险防范洞察体系、智能化的绩效评价动因分析体系,都是在这个大方向中,涌现的一个又一个思维的火花,如何通过监管与管控体系的协同,有效服务于国资央企,有效服务于社会发展,是需要参与这个体系工程每个环节的每个主体,都共同努力奋斗的目标。未来的路还有很长,面临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开拓思路,不断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开创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