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经济社会“稳定器”和“助推器”的定义,日趋普及。
对于以平滑风险见长的保险业而言,这一表述并无不妥。但从行业的发展视角看,其本身却需深深地植根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同频共振。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2022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如是定调2023。
与之配套的则是陆续出台的诸多政策利好。在其中,养老服务则是重中之重。毕竟,老龄化社会正在加速前行。
当然,对于保险业而言,政策加持是基础,要想弯道超车,还是要有根。这个根,包括对包括政策在内的宏观、中观以及微观经济环境的精准理解和把握,但从理念上、经营上真正回归本源的决绝更是题中应有之义。
对于险企而言,其基于自身价值观转变而不断深扎下去的根需要从一件件精微的事件中去观察,而对于经济环境的洞悉,研报则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纵观今年券商宏观展望年报,“重启”“机遇”和“艰难”是主旋律。这是希望与希冀,更是直面挑战的警示。
01
兴业证券:顺势而为,新时代,新机遇新时代下,行业配置的主要矛盾正发生变化。新形势下,除了景气、估值、拥挤度、持仓等市场高度关注的传统指标外,政策正越来越成为影响行业配置的核心变量。从过去几年的市场经验看,政策的效果更加立竿见影,更迅速、更集中地反应到资本市场和实体。
市场走势与政策指引高度相关。同时,在长期方向上,政策的持续性与战略定力增强,可能波折前进但很难逆转。更重要的是,政策不再仅是宏大叙事,而是更细、更具体。多数行业走势与政策指引高度相关,如新半军,又如地产、互联网、教育等。
“二十大”明确方向,科技科创仍是主线,并有望从今年的以“新半军”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进一步向明年以及未来数年重点发展的信创、生物医药、基础软硬件、数字经济等“信军医”领域扩散。
“二十大”着重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并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将“科技强国”改为“制造强国”,与“新型工业化”相呼应;“国家安全”首次被独立成章,涉及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科教兴国”首次被独立成章,注重科技的自主性,“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调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02
浙商证券:扰动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将淡化展望2023年,扰动市场的宏观不确定因素将逐一淡化,峰回路转,权益市场也将迎来新的转机。
转机源自四大层面,经济层面主要是房地产中长期规划出台后政策预期的明朗化;疫情层面主要是联合国定义“大流行”结束后我国疫情防控体系在“动态清零”框架下进一步优化;地缘层面主要是2022年冬季来临后俄乌战局将逐步进入动态均衡阶段,战事不确定性下降;海外层面主要是欧债压力风险出清后,金融稳定的压力和美国通胀的回落驱动美联储在2023年Q2给出更为明确的政策转向信号,海外流动性紧缩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将转向并趋于宽松。
综合考虑全球不确定性因素拐点的潜在时间,浙商证券认为 2023 年两会后市场预期将迎来转折,权益市场将在上半年进入慢牛通道。
03
民生证券:通胀正成为魅影在2022年全球通胀从读数上开始呈现了回落的迹象,这类似于1973-1974年后的供应冲击后的通胀回落。不幸的是,即使当时欧佩克开始重新恢复石油供应,然而大宗商品的价格上行中枢却被固化了下来,在随后的通胀二次上行之际,美元不再强势,通胀的长期问题开始被真正认知。本轮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为打压通胀,压低了全球的大宗商品库存和回收了大量美元流动性。即便如此在大宗商品今年以来的回调中,更多的是金融属性的下跌,实物属性却相对平稳。
采用当期见效最快的方式打压通胀无可厚非,这与历史上一样,但是代价却是大宗商品的产能投资并未看到明显增加,解决通胀长期的办法应该是增加生产,因此积蓄的势能不是被解决了,而是被短期掩盖。如果看15世纪以来的物价趋势,往往都是在10年左右时间贡献大部分的物价上行,随后进入漫长的物价平稳期。
过去10年供需平衡的范式可能并不能解决当下的问题,投资者对未来要保持足够敬畏。当下美国以实际利率为代表的债券市场反映了对于通胀中枢上移的忽视,如果大宗商品供应最终不能解决,那么CPI可能在明年中左右再度上行,通胀将真正转换为长期问题。
04
首创证券:峰回路转,爬坡前行展望2023年,精准预测不可得,模糊正确更重要。2022年拖累经济的主因是疫情+房地产。这两大因素在2022年11月出现了方向性的改变。鉴于两者均在很深的底部,优化调整后导致经济回升的幅度预计较大。尽管2023年有一些逆风,比如出口延续回落、稳增长回归中性,但其影响幅度难以与疫情和房地产的影响相比,因此经济大概率从底部修复回升。然而,经济回升高度距离疫情前水平仍有差距。
多国经验表明,防疫政策优化调整后,经济特别是消费服务行业将震荡修复,但仍难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这可能是因为:1)疫情仍未完全消失,对经济仍有拖累;2)疫情后存在创伤效应。另外,整个修复过程可能贯穿2023年,甚至更长;修复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反复,不同部门修复幅度和节奏或有不同,但不影响整体修复的趋势。
2022年地产相关指标跌幅较大,参考1990年后日本房地产指标的变化,这幅度明显超过趋势值。因此,如果在政府政策支持下,房地产企业的债务危机得以解决,房地产指标大概率企稳反弹。由于房地产周期规律被打破,政策也存在一定变数,其恢复的幅度难以精确估计。
拖累因素有,但幅度相对小。全球经济下行趋势可能延续至2023年年中。美国加息步伐可能放缓,但利率水位仍高,对全球经济的压制将持续。再加上全球生产能力持续修复的影响,中国外需将持续承压。疫情下中国杠杆率持续攀升,财政负担显著加重,在经济总体修复的大背景下,财政货币政策将逐步回归中性,稳增长力度将明显弱于2022年。但总体来看,逆风因素小于顺风因素的影响。
05
广发证券:2023年经济回暖确定性高展望未来,全球经济有机会开启新一轮增长浪潮,但需要有重量级新增长动能的加持。从时间上看,第三轮增长峰值之后的调整期已经远超过前两轮,为开启全球战后第四轮增长浪潮蓄积了一定的势能,挑战在于新动能的规模能否能带来足够的增量。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GDP总量为96.1万亿美元,较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增长了58.1%。按现价美元计算,全球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需要近1万亿美元的GDP增量,相当于新增一个荷兰的经济规模。
2023年中美经济周期错位逆转,我国有条件先于美国以及其他发达经济体重回增长轨道。“滞胀”倒逼将明年全球经济推到衰退的边缘,实现可持续复苏需要更长时间。未来,全球增长新动能很可能来自三个方面,包括足够规模的新动能增量(如我国消费实力的崛起)、以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一代通用技术(GPT)的广泛运用,以及逆全球化逐步转向区域化、全球化2.0等。
相对而言,我国潜在优势明显,明年经济回暖确定性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关键改革措施和制度安排前置,加快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可以为全球经济带来不可或缺的经济增量。从增量规模看,从现在到2035年,我国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既是我国经济重回增长轨道的结果,也是全球经济重回增长轨道的必要条件。
06
海通证券:“重启”之路的三阶段“重启”的三阶段。参考其他经济体经验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疫情影响或再度增大,仍有稳增长压力。第二阶段,人口流动短期下滑,经济或仍有阶段性冲击,而后恢复正常,或需要 3-4 个月时间。第三阶段,人口流动逐步“正常化”,经济趋于复苏,服务业改善幅度较大,可能面临服务业通胀上行压力。
宏观政策如何发力?海通预计2023年GDP增长目标或在5%左右。考虑到外需或继续降温,出口或延续下行,国内房地产经济仍面临出清压力,宏观政策或更加积极稳增长。广义财政或更加积极,预计2023年财政预算赤字率或在3.2%附近,专项债额度3.75万亿,预计基建投资增速或继续小幅回升至10%附近。货币政策方面,总量宽松空间有限,逆回购、MLF政策利率调整的可能性比较低,5年LPR和房贷利率或进一步调整,存款基准利率也有降息空间,需要关注央行决策。海通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是未来宽信用的重点,定向支持一些产业领域,承担“类财政”功能。
07
国盛证券:旧周期复位,新繁荣起点周期复位,先重启、再升级——2023年四大宏观拷问。
1、海外经济究竟什么时候衰退?整体的结论是,海外大概率衰退、小概率危机。美欧上半年共振回落,意味着外需存在进一步下行压力;美元或已见顶,美联储大概率在23H2转向,而美股走势预计先抑后扬。
2、防疫优化后,基本面到底怎么走?短期内取决于疫情达峰节奏,但长期看,防疫优化比较确定地利好经济恢复,行业上出行链、服务业消费弹性相对较高,此外,医药、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也值得关注。
3、长期趋势与周期波动,谁更重要?长期看,去地产化与新旧动能转换是大势所向,但需求哪里来,可能是现阶段宏观的最大命题。历史上,每当出口周期转负后,都对应内需政策的全面发力。
4、按下复位键后,周期会以怎样的方式重启?我们不认为,资产负债表衰退会在中国上演。
08
信达证券:经济向上,牛市在望信达证券研究认为,对冲当前经济下行压力,需要企业部门适度加杠杆。借鉴海外经验,当房地产大周期的拐点出现后,居民部门在数年之内都很难再加杠杆,要想实现2023年经济企稳向好,需要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适度加杠杆。
2023年需求端支撑主要来自于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和消费。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2023年新一轮设备更新周期有望启动,引领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地方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银行配套贷款三者形成合力,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已经得到较好解决。而随着疫情扰动逐渐消除,压抑已久的消费潜能有望逐步释放。然而,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可能仍然低迷。
A股牛市回归值得期待。在稳增长重新成为主基调、金融加大力度支持投资发挥关键作用、防控不断优化引发消费潜能逐步释放等条件下,2023年我们预计不仅有望迎来经济向上,也有望迎来牛市回归。考虑到当期货币金融条件友好与未来基本面改善形成组合,根据历史经验,价值股和成长股都有投资机会,价值股的持续性可能更好。
09
中信证券:技术跃迁,中道景气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央已经把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展望2023年,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我国面临着强链补链、创新驱动两大目标,这需要产业层面的技术进步、技术跃迁。
“双碳”目标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亦为诸多细分行业带来技术跃迁的机遇。我国工程师红利不断积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专利和工业设计申请量已多年位居全球第一,这为我国产业层面的技术跃迁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构来看,我们尤为聚焦存在技术跃迁属性的高景气赛道,这些细分赛道因技术跃迁有望引发赛道数倍的拓宽或格局的全新重塑。重点关注四个方向:复合铜箔、储能&数据中心温控、储能数字化智造、碳化硅基器件。
10
华泰证券:消费“重启”,科技“共生”华泰证券策略首席张馨元等在年度策略报告中表示,2023年或为市场筑底修复的变化年,建议把握消费重启+科技共生主线。华泰证券认为,从当前至明年底,A股或先筑底后修复,2023年上半年估值修复先行、下半年盈利接力。2023年市场结构与2022年或近似镜像,成长+下游占优,消费搭台+科技唱戏,把握社交重启+虚实共生双主线,周期、制造中挖掘细分机会;主题投资可关注共同富裕、社交重启、安全、产业基础高级化四大方向下的投资机会。
行业配置上,2023年消费搭台、科技唱戏。消费领域,2023年可能是消费股筑底修复的一年:一是分子端,地产vs固投剪刀差或迎来温和修复;二是分母端,美债实际利率的周期回落也将带来消费超额收益逻辑的修复;三是估值与仓位面,持仓拥挤度已降至近2014年水平;四是权重行业医药运行至产业基本面+政策变化。
在主题投资方面,华泰证券看好共同富裕、社交重启、粮食+能源+国防三大安全、产业基础高级化四大方向下的投资机会。共富主题,建议关注职业教育、乡村振兴;重启主题,建议关注大众消费品、航空机场、快递物流、餐饮旅游、广告营销、影视院线;安全主题,建议关注动保、油气设备、储能、军工电子、航空装备;产业基础高级化主题,建议关注机床、机器人、光通信、医疗器械、半导体设计。
< END >